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数字技术使政府能够统治

2025-10-19 09:55

作者:吕彦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治研究中心习近平思想研究员) 近年来,5G技术、区块链、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也必然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 法治政府建设不仅要高度重视政府履职法治化,还需要全面推进政府运作数字化转型,创新管理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高政府履职效率。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数据共享条例》旨在促进政府数据安全、有序、高效共享和使用,提升政府数字化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全面建设数字政府。 精准把握需求点,精细化管理 为了优化政务服务,让办事人员更加便利,我们不仅需要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减少大厅之间的奔波时间,而且需要提供前瞻性、精准化的服务,甚至在一些地区实行免审服务。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数字化水平,及时可视化、全面了解原住民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要依靠数字技术,提高监管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率。精细化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它依赖于对各领域情况的准确把握。例如,只有掌握现场餐饮公司员工的信息,我们才能定时了解健康证明等资质到期信息,提示企业加快相关资质申请,提醒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根据辖区内居民的就业状况、年龄等信息,判断退休人员和需要享受某些服务或福利的人员的情况,并及时做出提醒或无需审核即可给予相关福利。 《政务数据共享规定》的实施,可以映射各部门数据按需、合法采集、监管使用的快速共享,全面提高对各类复杂交易信息的动态了解和数据整合数据,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需求点。 我们要依靠数字技术,实现风险事项的自动化分析判断。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异地管理措施正在得到广泛应用。数字技术的应用要求进一步提高对采集数据的智能分析判断能力。数字化赋能有助于解决远程异地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实时拦截自动感知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追踪锁定违规行为和风险点。 为办案机构提供更专业的支持 在实践中,政府工作人员往往要一职多职,应对多种工作任务。利用数字技术帮助办理案件和办公,减少日常工作的麻烦,就是向科技寻求生产力,为决策等事项提供更专业、便捷的支持。 目前,各类网上办案平台和系统已经上线。被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广泛使用。其后台应广泛收集办案机构现有数据、规定、案件等相关知识,向工作人员推送类似事项或案件的办案依据、办案流程、办案结果及相关参考资料。它不仅限于帮助文档生成和纠正错别字,还可以解决管理问题。可以利用管理人员知识储备不足、参与日常工作的缺点,方便其参考已有的先例,减少决策和执行中的错误或遗漏,并提醒其决策执行中的偏差,避免在两种情况下受到各种处罚,确保有理有据、合理合法。 数字政府还应对办案提供更加精细的指导。实施数字政府要逐步实现数字化办案流程标准化,确保程序严格规范,防止人为因素影响公正执法。此外,流程数字化还将由单线程、串行管理变为离线管理,变为多线程、并行管理,实现流程再造和优化,促进管理流程扁平化、高效化。 促进部门协作,实现统筹管理 一些基层事务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残留着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特征。如果沿袭传统的部门管理思路,本土管理遇到的问题可能会因部门权责不清、协调不力而被拖延很长时间。 近年来实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集中服务部门政务大厅办事、一窗集中办理、即办即办、行政处罚权集中、改革体制重大改革等,都是为了打破部门割据、筒仓管理的局面。最近业务相关检查领域要求共享检查结果、减少检查频率也是基于此的新要求。 因此,需要依靠数字化改革,高效、准确、顺畅地传输和数据共享,以及服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实现与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政府部门的合作,确保更好地满足公共企业服务需求和不同问题的管理需求。 同时,也要依托数字化,推进共管、共治。d. 多领域共同治理。例如,目前一些行业的监管平台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迹象同时推送给监管者、被监管者和社会公众,实现政府监管和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提高监管效率。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9日第05页)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